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 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发布者:bat365中国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2-09-07浏览次数:

 

来源:《共产党人》杂志 2022-09-11 作者:范映渊 王美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境界、实现新飞跃的权威著作。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以历史主动精神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擘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我们要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以高度的历史自觉 深悟坚定历史自信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有其深厚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和历史基础,这种基础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奋斗历程的实践淬炼。中国共产党以优秀的政治品格、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民本情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向世界表达着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肯定成就和业绩,直面困难和曲折,深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显示出强大的历史自信。

准确把握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经验。历史方位的确定是通过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和国际发展的横向比较来标定的,借此判断我们所处的位置、空间,面临的矛盾、任务等,为科学制定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提供现实依据。当前,“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作出这样的判断,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所积淀的历史自信的使然。

科学育化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六大思维之一。所谓历史思维就是整体、客观、系统地看待历史的过程,将历史、现在、未来结合在一体,寻求其内在的、科学的而非主观臆断的历史认知,回答“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基本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与历史思维的培养,将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放在纵深的历史长河中、放在全球发展的空间中来审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初心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发展格局和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等,倡导以古鉴今,从历史中看未来,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传承力量,从世界发展的大势中确定中国发展的未来,将“求真”与“致用”相结合,使“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

树立正确历史认知。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树立正确历史认知就是要坚持大历史观,运用唯物史观、正确的党史观,直面中华民族历史、世界发展史,专注党的百年历史,学习百年来党的初心使命、奋斗成就、奋斗精神,在“两个大局”中拓展历史视野、定位历史方位、掌握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坚定历史自信。坚持胸怀天下,守正创新,把握规律,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清醒的头脑,提振踔厉奋发的精气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以高远的战略思维 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

战略问题是一个关乎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战略思维、战略谋划、战略布局的正确与否,是一个政党和国家走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挑战和困难面前,不断取得胜利,赢得战略主动,都是因为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不曾有的战略思维,从全局、长远、大势上解决问题的结果使然。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战略布局和战略安排放在首位。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都源自党对战略形势、战略问题的准确判断和把握,书写出宏大的中华民族史诗和人类现代化建设奇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根据中国社会的实情,深入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创造性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守正创新中开辟了中国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秩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总方针,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科学分析了世情国情,明晰了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三步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历史和实践再一次证明,我们党善于从战略的高度来看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完成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这既体现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也坚定了党的历史自信,生动诠释了以党的历史自信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

以坚定的历史自信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需要全党上下以历史主动精神,树立正确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规律。

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深化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解决世界发展问题和中国发展问题作出战略谋划,展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深化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不断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和信心,保持历史主动、坚持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知道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聚焦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敢于斗争,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回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新时代系统性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和现实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统领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战略路径选择。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直面“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以及世纪疫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坚持“两个结合”,在新的赶考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bat365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