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

发布者:bat365中国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0-11-16浏览次数:

 

来源:内蒙古学习平台 2020-11-02 作者:陈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从历史上看,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过众多民族,他们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族人民经过接触与混居、联结与融合,你来我往、胼手胝足,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既千差万别又完整统一的中华文明共同体。

1840年以来,中国深受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掠夺之苦。在百年抗争中,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使命,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团结国内一切力量,建立统一战线,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最终缔造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主权独立。在这一时期,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费孝通先生在阐述民族互动规律的基础上,认为“多元”是指中国有着众多的民族、地方和民间文化小传统,而“一体”表明中国又有一个为大家认同的历史文化大传统。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一个由单数大传统和复数小传统构成的相互依存的体系。而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先后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等多部重要文件,从战略高度擘画和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显著优势。这些都为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各地区各部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促使团结统一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自觉。

当前,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国内外发展形势严峻复杂。从国际上看,一方面,全球化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平等交流互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变得更加尖锐复杂。西方文化民族主义死灰复燃,种族分化和宗教极端势力抬头,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西化、分化我国的斗争更加尖锐,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鉴于此,沿着历史纵深发展的脉络,探寻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对于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积极谋篇布局,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

加强文化交流。一是要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语言桥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语言的统一与无阻碍的发展是实现真正自由广泛的文化沟通交流的基本条件。在民族地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倡各族干部群众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形成共学共进的氛围和条件。二是要凝练文化共性,以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传统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要将乡情乡愁和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增强民族成员的共同体验,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中华民族成员在个人与集体、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基本准则,使之内化为共识机制,外化为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秩序的文化符号,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确保中华民族在团结奋进中凝聚起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前行。

完善制度建设。将民族事务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事务的治理效能,对于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一是要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按照党中央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战略,完善多民族国家建设制度,完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制度设计,使中国民族事务治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是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整和优化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政策法规,减少制度运行中的内部耗损与外部摩擦。三是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入手,找准破解实际矛盾和难题的制度切口,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优化体制机制。当前,我国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一是要顺应形势、因地制宜,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二是创新方式载体,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三是要构建跨地域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嵌、职责互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动态服务管理机制。抓好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对接,实现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